长春?长村?一个来自外乡的学子对这座城市的印象
借着高考志愿填报,我从一个祖国边陲的小县城的农村,来到了长春。写这篇文章也是有感而发吧,这座城市给我带来了很深刻的印象,于是借此文章,进行抒发。
依稀还记得,老师曾跟我们说过,当他出差返回,坐上返往家乡的列车,望向窗外,只见繁华的大楼与霓虹灯随着与家的距离缩进,逐渐变得稀疏,最后到某个节点消失,慢慢窗外的景象会变成一座一座小平房和一望无际的田......老师也希望我们从家乡,走出去,见那些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所从未见过的事物。高考前最后一课,老师也分享了他在他之前所在的大城市的所见所闻,估计这是他,给予我们最后的建议吧。
刚来到这座城市,见到自己从未见过的摩天大厦,还有铁路上穿梭着的和谐号(目测应该是高寒驴),和来来回回运行的轻轨列车。还有错综复杂的地下换乘系统,火车站、出租车、地铁、轻轨、公交车换乘一路打通。但学校的位置还是在农村,虽说是农村,但也比小学、初中、高中好的太多太多。去年十月一返乡,坐上校园快车(出租车),当时正值七十周年,只见绕城高速高架桥外,一栋栋大楼都变成了巨幕,循环播放着七十周年的内容,这景象,只在那网络信息流中才能见到的东西,在家乡,这些东西是完全都不存在的。当时,就已经被震撼到了。每次去火车站,都会见到之前火爆某音的沈铁的巡警机器人。家那边,没有高铁。坐上返乡的普速列车后,又一次见到了窗外的景色,由繁华逐渐变得萧条。
后来,市内的公交车与轨道交通系统,都进行了体验。每路公交车里,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并且,这些公交车,全部都是电驱动的。乘轻轨,有了之前在长春市里坐地铁的经验,再也不用像土老帽一样四处碰壁。这种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并且我坐过的所有轨道列车,也都是出自于这座城市的一个厂子——长客,终于有机会,得以一睹。掌声送给长客人。
这次返校,我便把长春称呼为“长村”,也是因为学校不在市区的关系吧,并没有那么繁华,但让我回家,我还是不愿意回去的,这里,不论是生活便利程度、舒适度,还是经济,可比家里,好的太多太多了。家内家外,都是那令人熟悉的东北话,格外亲切,这就是我向往的城市生活。希望这座城市,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也尝到了“走出去”的甜头。但,比长春更好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南方。我还是会亲切的将这个地方称作“长村”。
学习了,涨姿势啊!!
走出去,说的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