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补偿之遗憾

恭喜你发现了这个页面。此文中因为童年的经历也罢,自己的错误选择也罢,基本上是一些负能量的内容。如果介意的话,对本文的阅读,推荐到此为止。

如果希望通过本文的内容来了解『压抑在内心中真正的我』....谢谢你,某位好心的『陌生人』或『已知的友人』。


以下内容不分先后顺序。


没有童年时期的朋友

因为在初中以及之前一直是在农村生活(高中住校),村里也没有能和我一起玩的同龄孩子,同学也住的很远,导致放学回家之后社交全无(当时没有智能手机之类的)。同时在童年时期性格非常内向,经常以“老实人”的身份在学校受到欺负,没能交到过玩得来的朋友。

家住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东北农村

和本文的其他要点是有一定嵌套的。农村家里一个小平房,尘土飞扬,没有电脑和手机的时候,只能是以撒尿和泥为主的游玩,夏天抓抓虫子,冬天玩玩雪,但玩腻到无任何兴趣,并一直和家里嚷嚷着想去市区。如果上学的时候能在市里上学,放学之后也一定会有交到朋友的机会,也会有更多精彩的玩乐吧。

没有自己的房间

上了大学之后,大家都期盼回家,而我却连个属于自己的房间都没有,而且仍旧在那童年的没有朋友的农村。可能这就是大家期盼回家的原因吧。直到在网课上、网络上见到大家属于自己的房间,别提有多么伤心了。即便是现在工作自己租了房,也很难在心里接受这是属于自己的房间。

花钱会有负罪感

也是因为家里经常抱怨挣钱难,“钱都花你身上了”之类的话,以及童年想要花钱买的东西,基本上都不会得到满足的经历吧。甚至于与父母诉苦的过程中,父母也会向我诉苦。

儿时没有去其他城市旅游过

家长没钱没时间。小学某次班主任收集我们去旅游的照片,贴到班级的墙上,如果没记错的话,全班好像只有我拿不出一张旅游的照片。

没报考到南方的高校

因为家里反对(甚至现在还不承认)。计算机专业,仍旧报东北的学校,就是一个寄字。除了双一流学校会下场好一些。可惜家长不懂这些,只知道我报了南方的高校之后,往返路费会很贵。

没能争取到实习机会

因为疫情管控严格(边境县),寸步难行。家附近相关产业企业数量为零,即使是允许我到哈尔滨或者是长春,也不一定能找到实习机会,基本上机会都在南方,可我连地级市范围都很难走出去,而且也没有能支持我远行的钱。

留在东北上班

去了南方之后,才认识到南方并不是像身边人说的一样恐怖。明明除了室外天气会难受一些,无论是玩乐,还是朋友,都是确定存在的。这就是一个身边的井底之蛙劝着身边的青蛙继续成为井底之蛙的故事。

大四收到了一份运维实施工作的offer,但『经常出差』的工作要求与『想要自己房间』的愿望背道而驰,于是便放弃了这个可以让我在南方工作的offer。更加可悲的是,在东北工作并租房后,仍旧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房间』的归属感。

现实中的朋友远在他乡

东北的情况不同于南方。东北孩子的成人礼,据说都是一张开往南方的车票。毕业之后,虽然在东北上大学,但基本上大家都去了南方,几乎没有人留在家里,也几乎没有人会留在东北。家里这边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是自己在南方工作了,也不一定大家都在附近。

BV12s411D75G展开/收起

已有 0 条评论 (旧评论在前)
评论已关闭 / Comment closed